当前位置: 公司首页 > 头雁风采 > 正文

头雁故事#李玲:坚持生态种养实现“新农人” 兴农带农华丽转身

发布时间:2023-04-28 资料来源: 作者: 点击次数:

我叫李玲,现任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,和县景田种植家庭农场农场主。曾荣获和县第七届农民专家、和县第六届十佳科技致富带头人、马鞍山市乡村产业发展巾帼带头人、和县2021年度“乡村振兴带头人奖”、马鞍山市“皖东农业杯”首届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、安徽省农民工“返乡创业之星”、马鞍山市“巾帼新农人”、安徽省“巾帼建功标兵”等称号。农场先后被评为“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”“省级粮食提质增效示范片”“省级家庭农场”“马鞍山市蔬菜种植标准园”“马鞍山市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”“马鞍山市4.0版稻渔菜综合种养科研基地”“市级优质粮油标准化示范区”“安徽省田间学校”“农业农村部推介第三批家庭农场典型案例”等。

从一名普通的创业者到省农民工“返乡创业之星”、市“巾帼新农人”、省“巾帼建功标兵”华丽转身,我始终情系乡土,扎根基层,坚持“创生态良田农业,享绿色景田家园”发展理念,及时把握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发展方向和趋势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以产品质量为核心,调优产业结构、实行生态种养,强化兴农带农新举措,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,带领周边群众共同增收致富。

一、情系桑土、扎根基层

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个全国农民丰收节强调“强化粮食安全保障,稳住农业基本盘,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,扎实推进乡村振兴,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、生活更幸福、乡村更美丽。全国广大农民要积极投身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,让日子越过越红火、生活更上一层楼!”我和我丈夫都是从农村走出去的,父辈们也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,能够回农村在农业这个广阔无垠的大舞台上大显身手,实现一番作为也是我们的一个夙愿。2016年,我和丈夫积极响应国家农业供给侧改革,发展现代农业号召,毅然放弃了在城里工作机会,来到丈夫的家乡和县,在石杨镇先后流转新农村、绰庙社区8个自然村土地面积2200多亩,成立和县景田种植家庭农场,扎根沃土、全身心投入到有机水稻,优质龙虾、水生蔬菜等种养作物规模化、标准化经营。

二、身体力行、苦练内功

虽然在创业的路上,并非一帆风顺,但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,更不会在遇到技术、管理等难题时轻言放弃。创业起初,在新形势现代农业发展面前我还是个“门外汉”,但我坚信身为80后“新农人”,只要勤学苦干,任何困难险阻都会迎刃而解。为此,我每年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“充电”,同时,通过网络、报刊等多媒体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理念、新战略、新政策,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,做好广大群众的宣传员、讲解员和引导员,带动更多人参与振兴、支持振兴、实现振兴。不定期赴省内外参观学习各类先进种养技术,开拓创新意识。邀请市、县行业技术专家,组织生产技术力量结合产业现状、优势和特点分别研究制定了“稻虾健康养殖技术规程”“莲藕生产技术规程”“藕田套养泥鳅健康养殖操作规范”等标准化规范化种植、养殖技术规程。注重科技研发推广,先后申请水稻、蔬菜、龙虾11项发明型、7项实用型发明专利,现有3项发明专利和6项实用新型专利获批。成功注册“稻力”“戴府良田”“良田景园”商标。

三、调优结构、生态种养

适时对农场800多亩农田按照国家“高标准农田”的标准进行改造,构建“稻虾鱼共养基地200亩”“绿色水生蔬菜种植基地400亩”“有机水稻基地206亩”。大力发展稻虾综合种养、莲藕-泥鳅-渔共育、稻-渔-鸭共生和有机稻绿色生态种养模式。引进推广农业部颁发的二级以上米质水稻品种Y两优957作为种植品种,2019年获有机稻认证。推广种植紫云英和猪羊粪便堆沤发酵绿肥技术,稻、渔、鸭绿色生态种养技术。建设“农场内部水净化循环系统”,对场区内的进排水渠道进行疏通,清理进水渠1200米,开挖排水渠1000米,进排水系统完备,设计以莲藕、水葫芦种植水质净化池,农场种植区域所有用水通过进水渠道入此层层过滤后进入沉淀池,定期撒入生石灰粉消毒杀菌后使用。养殖废水进入水质净化渠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。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购置无人机、插秧机、打田机、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化装备10台套。广泛开展农业机械高产示范栽培、秸秆还田、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专业化防治。龙虾养殖过程中全程采用无人机投放饵料、喷洒农药,水稻种植全部利用机耕机播机收,开展机械化病虫草害防治,极大减少用工劳力,缩减作业时间。目前农场农事产前、产中、产后80%以上实现机械化操作,有效降低劳动用工成本,节本增效达20%左右,极大提升农产品品质。

四、联农带农、增收致富

作为一名“新农人”,我深知“一人富不为富,大家富才叫富”。为了带领农户和贫困户增收致富,土地流转时,我以每亩租赁费用高于一般农户60元流转13户残疾户土地141.48亩,平均每户实现增收650元。针对村里很多村民文化水平低,缺乏科学种田技术,管理粗放,种植的农作物产量不高,品质不好,卖不到好价钱的状况,我聘请农技人员围绕生产关键技术环节,组织周边群众和贫困户参加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,采用现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,提高他们种养技术水平,现已培训周边农户150多人次,培育示范养殖户50余户,辐射带动示范养殖面积8000多亩。新农村村民吴德富,自幼言语残疾,经评定为一级残疾,但他头脑灵活,做事认真好学,在农场的帮扶下掌握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,他家10.5亩土地,打破了“单”种“独”养模式,采取种养模式,农产品品质明显提高,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,每亩增收1800多元。新农村桥南自然村吴基东2018年得了肠癌,家里失去了壮劳动力,家里生活困难,在农场的帮助下,安排其妻子在农场长年务工,并提供了29亩的虾塘,免费提供技术、对病虫害实行统防统治、帮其满足生产需求,解决了他们田管难的问题,吴基东夫妻年收入达6万多元。此外,还广泛为周边种养农户开展统一供种、统一购置农资、统一防治病虫草害、统一收购销售个性化社会化服务,深受群众欢迎。




友情链接: PM体育

Copyright 2023 @PM体育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5014183号 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邮编230036 信箱:www.jackmccrossan.com